ISO14001一般是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是指第三方公证机构公开发布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准(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对供应商(生产商)的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评估,评估合格的,由第三方机构颁发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并予以注册公布,根据既定的环境保护标准和法护标准和法规的要求 环品或服务的环保能力。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可以确认原材料、生产工艺、加工方法、产品的使用和后处理是否符合环境保护标准和法规的要求。
ISO认证 欢迎点击以下链接联系航天检验林工
简介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EMS,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
根据ISO14001的3.5定义:环境管理体系是组织内综合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包括组织、规划活动、组织职责、实践、程序、流程和资源,制定、实施、实现、评估和维护环境政策。它还包括组织的环境政策、目标和指标。
可以这样描述环境管理体系:这是一种有计划、协调行动的组织管理活动,包括标准化的行动程序和文件控制机制。目的是防止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原则原则1:承诺和政策
组织应制定环境政策,确保环境管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承诺。
原则2:规划
一个组织应该规划实现其环境政策。
原则3:实施
为有效实施,组织应提供能力和**机制,以实现其环境政策、目标和指标。
原则4:测量和评价
一个组织应该测量、监测和评估其环境绩效。
原则5:评价和改进
组织应以提高整体环境绩效为目标,对其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评估和不断完善。
根据以上原则,较好将环境管理体系视为一个组织框架,它需要不断监测和定期评审,以适应变化着的内外部因素,有效引导组织的环境活动。组织的每一个成员都应承担环境改进的职责。
证件a) 营业执照;
b)组织机构代码证;
c) 简介(注册地址与实际营业场所不一致时需说明);
d) 资质;
e) 手册
f)在建项目
g) 污染物检测报告(一级风险);
h) 了解三同时批复和环评批复;
i)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j) 制造业需要提供工艺流程图。
k) 企业提供法律法规清单;
l) 非一级风险行业污染物检测报告确认守法证明;
m)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方法环境管理体系审计是指组织对环境管理体系的内部审计,是组织的自我检查和判断。内部审计过程应进行程序控制,并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应确定环境管理体系是否符合预定安排和安排ISO14001标准要求。是否正确实施和维护环境管理体系,并向管理者报告审核结果。
环境管理体系的审计对象是环境管理体系。一个完整的内部审计应全面、完整地覆盖组织的所有现场和活动ISO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所有要素,包括组织的重要环境因素控制、目标指标的实现等。
环境管理体系的审计应保证其客观性、系统性和文件化要求,并按照审计程序执行。内部审计程序应规定以下内容:
A、审核范围可包括地理区域、部门或体系要素;
B、审核频率应根据组织自身的管理状况和外部机构的要求确定;
C、审核方法一般可包括检查文件和记录、观察现场和操作、与相关人员面谈等;
D、审核组的要求和职责,如审核组长和组员的能力和职责;
E、审核报告及结果的要求和报送办法等。在开展每次审核前应制定审核计划(方案),包括人员与时间的安排。审核的内容应立足于所涉及活动的环境重要(复)性和以前审核的结果。
简称环境管理体系EMS,我国新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标准为:GB/T 24001:2004
等同于ISO 14001﹕2004年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和使用指南
ISO认证 欢迎点击以下链接联系航天检验林工
指导原则ISO1.4万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是创建绿色企业的有效工具,是国际通用标准,能够通过标准认证,有效促进企业的持续环境管理和可持续发展。ISO14000是适用于任何组织的标准。由于行业和组织之间具体情况的差异,许多组织无法理解标准的征。标准的广泛适用性反映了标准是基本标准和管理框架。在此基础上,各组织首先要了解标准的精要性。尤其ISO14000是环境管理的标准,如何把握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是难题。根据实践经验,实施ISO14001的指导原则主要包括:
1.环境管理服务于改善社会环境问题
一般来说,组织的管理服务于组织自身发展的需要,但环境管理的根本目标是满足社会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许多情况下,环境保护和企业发展是一对尖锐的矛盾 ,无论环境保护如何,企业都会选择后者进行生存和发展。随着全球环境条件的恶化,保护和改善环境迫在眉睫,公众的环境意识逐渐提高,政府的环境管理法律法规日益严格。因此,企业必须实施环境管理。
2.领导作用
企业较高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和强大的领导是环境管理的保证,也是成功的关键。由于较高管理层是组织的决策层,决定和控制组织的发展,为管理活动提供资金和人力**,在实施过程中发挥协调和指导作用,领导作用非常重要。在环境管理中,领导作用不能很好地发挥两个主要表现:一是领导不能很好地理解环境问题,不能在这方面做出决策和判断,只是把这项工作交给一个部门,这往往会有很大的偏差。二是领导不力,不能更好地协调各部门的管理,使环境管理工作障碍很大,往往中途失败。上述问题的原因是领导素质低,不称职。我国领导选拔培训机制之一是岗位培训,对管理工作非常不利。每个岗位,无论是较高领导层还是普通的操作岗位,都需要胜任的员工担任,这样岗位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在岗培养"这意味着员工不称职。在培养他成为称职人员的过程中,由于员工的不称职,导致了许多工作偏差,有些结果非常不利。特别是在环境管理过程中,不能允许不称职的人员值班,因为一旦造成环境问题,后果是严重和不可弥补的。
3.全体员工参与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是一项管理工作,但并不意味着管理只是一项管理工作。如果能很好地把握员工参与管理,对管理很有帮助。在企业环境管理中发现,管理者并不与员工有效沟通,只是对员工下命令,所以员工对命令的不理解甚至抵触,使命令得不到有效执行。当命令得不到有效执行时,管理者更愿意将其归因于员工素质低,导致这个问题无法解决。
4.实施过程控制
该过程是指将输入转换为输出所使用的资源的系统。该过程的目的是提高其价值。任何活动都可以作为一个过程进行管理。过程管理可以大大提高效率。
在一般产品生产过程中,生产结果是有形产品,因此控制结果可以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直接控制生产结果-产品,一般采用检验方法去除不合格产品;另一种是控制生产过程,减少不合格产品的可能性。第一种方法可以有效控制产品质量,但由于次品需要返工或报废,企业损失较大。这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过程控制可以显著减少这种浪费,保证质量。环境管理也有类似的情况:终端治理和过程控制。终端处理是指在生产过程的末端开发和实施有效的污染物处理技术。终端治理是环境管理发展的重要阶段,有利于消除污染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终端处理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首先,污染处理设施投资大,运营成本高,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下降;其次,终端处理往往不是完全处理,而是污染物的转移,如烟气疏浚、除尘形成大量废渣、废水集中处理产生大量污泥,不能根除污染;第三,终端处理不涉及资源的有效利用,不能停止自然资源的浪费。因此,要真正解决污染问题,需要实施过程控制,减少污染,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5.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是组织积极寻找改进机会,努力提高有效性和效率的重要手段。由于环境问题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改进的问题,环境管理的目标是不断改进,这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企业更容易采取措施提高环境绩效。环境改善后,也可以保持现有的环境管理水平和环境管理绩效。然而,由于管理者缺乏持续改进的意识,很难提高管理绩效。对"改进",当企业管理者更多地理解它不符合标准或不符合标准时,通过改进达到标准或满足,这项工作实际上不能称为quot:改进只是一种改正。改进应该是指标准的不断提高。由于标准的提高,如果企业仍能通过努力满足标准,那么此时企业正在改进。从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环境保护要求出发,企业需要的是持续改进。
杭州贝安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竭诚为广大企业客户提供:CE认证、iso认证、45001认证、CCC认证咨询、iso体系认证等服务,CE认证机构、iso认证机构公司提供一条认证服务,方便快捷. Copyright©2021-2021 杭州贝安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www.ntwdszz.com浙ICP备20000186号